從事這個行業多年以來,幫助很多聽障朋友,多數人在第一次數字助聽器的時候,問到的第一句話往往是:有沒有看不到的助聽器?
小蘇有中度聽力損失,低頻段幾乎接近正常,損失較多的是高頻段。所以聽不清的問題非常困擾,現在身為公司高管的她常常因為聽不清而影響工作。
配助聽器前她通過網絡對助聽器有了基本的了解,主要是外觀類型和品牌。跑了幾家驗配中心后,她選定了一家配了雙耳IIC。
今天碰到她來調試,抱怨堵塞、悶!希望我能通過調試幫她改善。
我看了她的聽力,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你當時選擇IIC?如果使用RIC式助聽器,會舒適很多喲。
她自己也說道:當時我跟驗配師強調了好幾遍,一定要隱蔽的??赡苷`導了驗配師,但現在想起來,驗配師應該也有責任引導我。
盡管通過調試讓她感受緩減了些堵塞感,但如果在第一次選擇的時候多問一些問題,或許會作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想來其實配助聽器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能不能幫我聽得更加好?
我通常會根據聽障朋友的聽力和外耳情況對他們需要達到的目標先羅列出來:聽得更好、外觀隱蔽或好看、戴得舒適,不論對于誰,聽得更好是我永遠要排在第一位的目標!
對于輕度到中度聽力損失的朋友來講,聽得好了,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外觀的美觀,舒適往往被忽略了。而恰恰這類型的聽力佩戴初期的堵塞感會非常明顯,所以我會告訴他們,如果你希望戴得美觀,那就得自己克服一下堵塞感。通常通過一個全密封堵塞耳塞的測試,很多人都會作出更理性的選擇。
對于聽力損失較重的朋友來說,堵塞感反而不明顯,所以舒適的問題并不突出。往往出現的選擇矛盾是外觀與功率選擇的問題。
50歲的張先生聽力已經是重度了,一見面就告訴我,不是隱形的我不要。這么決絕的態度也只能慢慢講解來化解,當他知道外觀好看與聽得更好不能兼得之后,還是聽了我的建議,選擇了耳背式助聽器。張夫人后來告訴我,回家之后兩個人的相處好多了,非常感謝我們對他的幫助。
驗配師提醒:
如果你要為自己或親友選擇助聽器,我更希望你問我:助聽器能不能幫助聽得更清楚?